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锦鲤小瓜虫病的诊治

2024-06-03 09:22:59 来源: 作者:

南阳市当年锦鲤小瓜虫病的诊治技术

   黄国稳

锦鲤是鲤鱼的变种,体色鲜艳似锦,颜色有红、白、金、黄、紫、蓝、黑色等。锦鲤的斑纹变化多端,是较大型的观赏鱼类。鲤鱼养殖在我国历史悠久。红鲤作为观赏鱼类,在明代已有记载,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到: “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说明时已有金鱼和金鲫的存在。在锦鲤的养殖过程中,会有很多疾病发生,如病毒性病(痘病、疱疹病毒、浮肿病毒等)、细菌性疾病(烂鳃、烂身、烂尾、肠炎、败血症等)、真菌病(水霉病等)、寄生虫病(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三代虫、鱼鲺、锚头蚤等)、气泡病等,其中淡水小瓜虫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锦鲤寄生虫病。

1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

淡水小瓜虫,又名多子小瓜虫,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和观赏鱼类均可以寄生,尤其在不会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此病,亦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有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差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宿主,靠包囊及其幼虫进行传播。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减弱;水温在15~20℃时侵袭力最强,孵化后24 h内侵袭力较高,36 h后就降低。

淡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分为幼虫期、成虫期和包囊期,其包囊沉入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进行分裂繁殖成幼虫,进行新一轮的感染。

南阳市当年锦鲤小瓜虫病的诊治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