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俗称武昌鱼、团头鳊、平胸鳊等。
三角鲂学名鲂鱼,又称平胸鲂、三角鳊、乌鳊等。
二者虽在分类学上同属鲤形目、鲤科、鲂属,且在形态和习性上颇为相似,很难区分,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鱼,下面就如何区分团头鲂和三角鲂谈一下,供参考。
(团头鲂,俗称武昌鱼)
1、体型:
团头鲂体形较三角鲂更高。前者体形侧扁,头小背隆,侧看略呈斜方形;
后者因其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
2、口颌部:
团头鲂的吻较圆钝,口裂较宽,呈平弧形,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
三角鲂口裂较窄,呈马蹄形,唇厚且突出,上下颌前缘均具发达的角质层。
3、尾柄部:
团头鲂尾柄的高度与长度相近,近似正方形;
三角鲂尾柄的长度大于高度,近似长方形。
4、鳍条:
团头鲂的背鳍硬棘较短,约与头部长度相等,胸鳍较短,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
三角鲂的背鳍硬棘较长,显著大于头部长度,胸鳍较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基部。
5、体色:
团头鲂体呈灰黑色,体背部略带黄铜色泽,各鳍青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后端的中部黑色素稀少,整个体侧呈现出数条灰白色的纵纹;
三角鲂每个鳞片中部为灰黑色,边缘较淡,组成体侧若干灰黑色纵纹。
(三角鲂)
1、鳃耙数:
团头鲂的鳃耙数为13~17;
三角鲂的鳃耙数为17~22。
2、鳔室:均为三室。
但团头鲂鳔的中室显著大于前室;
三角鲂鳔的中室显著小于前室。
3、上眼眶骨:
团头鲂的上眼眶骨小而薄,呈三角形;
三角鲂的上眼眶骨大而厚,呈长方形。
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食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等,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
三角鲂属杂食性鱼类,其食性的可塑性较大,除摄食水生植物外,从低等的单细胞藻类到高等的无脊推动物都可作为它的食物。
团头鲂喜在静水性水体的下层活动,2龄可达性成熟,其最大个体能长到40余厘米、3千克左右;
三角鲂喜在流水或静水性水体的中下层活动,溶氧和水质要求高一些,3龄性成熟,其最大个体能长到50余厘米、5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