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塑料大棚培肓幼蟹技术

2024-06-03 15:35:26 来源: 作者: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水温、饵料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该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在沿海及内地荒滩、荒沟等废弃地块均可开发推广,既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又可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大棚建造及准备
     1
、搭棚建池 池面积一般05--10(
667平方米),池深08--12,水深03--08,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薄膜上方用大眼网缚牢,四周埋入土中。棚内中间设置竹排小桥,高出水面30厘米,便于管理、观察、投饵等使用。距池底20厘米安装冲气管道两根,每隔25厘米左右扎上、左、右三个气孔,冬季安装加热锅炉。
     2
、清淤除野 荒旧田块应清除过厚的淤泥并翻晒,放苗前10天左右,
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50公斤清野。
     3
、移栽水草 池内移植水花生、苦草或投放消毒后的柳树根、棕皮等,设置附着物,利于幼蟹蜕壳、栖息,水草覆盖面占水面的40--60%为宜。
     4
、肥水培饵 放苗前一周,60--80目筛绢网滤,进水
30厘米667平方米施鸡粪50公斤,尿素5公斤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5
、调节水温 棚内水温一般22--
28℃,蟹苗进棚时水温与育苗场蟹苗池温差不超过3℃为宜。
     
二、蟹苗放养
    
一般
667平方米放蟹苗5--10公斤,要求蟹苗规模整齐、体质健壮、肢体完整。放苗入水前,用水喷淋3--4次或于池边浸浴2--3次,每次1--2分钟,适应环境后放入池内。
     
三、生产管理
    1
、调节水位 放苗15天内,水位保持
36厘米以内,后逐渐加至80厘米;养殖中后期加大换水量,日换水50--80%。
    2
、水质调控 以肥、活、嫩、爽为原则,根据水色,及时换水,保持透明度40--
50厘米
    3
、投饵 蟹苗入池1周内,以鸡蛋、奶粉和鱼虫(桡足类)搅拌蒸熟投喂,投饵率150--100%,期后直接投喂鱼虫或鱼糜。Ⅱ----Ⅲ期幼蟹投饵率 80--50%,Ⅳ----V期投饵率30--15%;日投饵次数I----Ⅱ5--7次,Ⅱ----Ⅲ3--4次,Ⅳ----V期早晚1次。
    4
、病害防治 每半月
667平方米施生石灰5--10公斤,拌制1%痢特灵或土霉素药饵连投2--3天;蜕壳期减少换水次数。
    5
、日常管理 经常入棚巡查,气温高季节,上午9时至下午3时开门通风、增氧,及时换水。
    
四、幼蟹出池
    
幼蟹培养30天左右,规模达到2000--5000只/公斤,根据客户要求,即可出池,采用排水收捕、抄网捞取、提水草用网兜等办法。
     
五、效益分析
     
一般养成率20%--40%,
667平方米产幼蟹80--120公斤667平方米产值25--4万元,667平方米利润08--15万元。
     
六、问题及建议
     1
、放苗时要放在浅水处和水草较事的地方;
     2
、购买蟹苗要详细了解苗的质量,以免成活率不高;
     3
、水草要保持鲜嫩,面积不能低于水面的30%。
上一篇:湖泊网围养蟹     下一篇:中国大鲵的分布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