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仿生态溪流下大鲵养殖技术要点

2024-06-03 15:18:01 来源:吉山花瑶 作者:

仿生态溪流下大鲵养殖技术要点

    石建宁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学名(Megalobatrachusjaponicusdavidianus(Slanchard)),是我国的名贵特产,在食用、医药、美容、益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自然界中,大鲵生活于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有 1-2 尾。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足够的空间容其回旋,洞底多有细砂或较为平坦,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以便于随时捕食物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由于近些年来大量野生大鲵遭到人为的捕杀,栖息地遭到破坏,自身繁殖能力底下等原因,导致自然生境下大鲵种群数量急剧锐减,处于濒临灭绝境地,因此大鲵的资源保护、增殖和利用成为了当前水产养殖研究的重点。

梵净山是我国大鲵自然分布五大区域原产地之一,被誉为“地球绿洲”、 “动植物基因库”、 “人类的宝贵遗产”,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2018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最佳适生区和优生区。本文从环境条件、苗种投放、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仿生态溪流下大鲵养殖技术要点。

1 环境条件

松桃正群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梵净山东麓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中坪村,养殖场上游无污染,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和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养殖池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幽静、阴凉、空气清新,山涧泉水溪流,可听到自然流水声。水温常年在 0~28 ℃,水温变化缓和。溶解氧在 3.5 mg/L 以上,pH 值 6.5~7.5,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氨态氮、亚硝态氮等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1.1 养殖池要求

养殖场饲养用水主要是引自附近的溪流水,建造人工溪流要引水方便,宽窄、深浅、曲直因地制宜,随意流畅接近自然。宽度在 80~150 cm 左右,水深 20~30 cm 左右,人为的将人工溪流分割成几个小段,每小段约 5 m,同时在分割出设一个水流落差,落差高度约为 30 cm,溪流底部铺设河沙及小卵石,溪流两侧为大鲵洞穴,洞穴内部空间长宽约 80~150 cm,洞穴前低后高,设洞口一处,洞口淹没在水中,洞穴垫细泥夯实,这样有利于亲鲵按照自己需要改造洞穴。洞穴与洞穴之间有 40 cm 以上的距离,要用土压实,不能相通。在洞穴上方覆盖土壤并种植成荫树木及草本植物,用以遮挡阳光直射照入洞中,以营造大鲵的适生环境。

仿生态溪流下大鲵养殖技术要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