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其技术措施

2024-06-03 10:40:09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1期 作者:

摘 要:该文阐述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选址科学建造、系统精准配套、日常精细管理、养殖成效提升等主要应用措施。

关键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83-02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A)由美国大豆协会引进,该技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养殖”提升为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2013年安徽张林渔业公司建成安徽首套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设施,建设流水池精养区、外塘生态净化区、气提推水增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2014年开始实施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流水池主养品种有加州鲈、黄颡鱼、斑点叉尾和青鱼。外塘作为净水区,主要放养鲢鱼和鳙鱼,并设置浮床种植水生蔬菜等。笔者作为农技指导员参与了该养殖模式的试验示范,并且对此养殖系统和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现就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应对措施。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流水池选址与建造不够科学 建设选择了东湖养殖池塘土质为腐植质土,土质松软,塘埂基础较差,工程施工难度大,底部在50cm碎石基础上加10cm钢筋钢筋凝土,墙体为砖固砖混结构,增加了建设成本。流水池壁粗糙,抹平处理不到位,表面不光滑,造成鱼体擦伤。底部增氧装置管网安装在池壁上,造成拉网操作不便。

1.2 推水设备动力过大,水质检测设备单一 推水设备使用电机功率每台为3kW,耗能高,流速快,鱼顶水体能消耗大;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采用一套检测设备,数据准确性不够,并只检测DO、PH和水温,忽视了氨氮和亚硝酸盐两项重要指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