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摘要
通过基因编辑或者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物种并验证其性状变化已广泛应用于实验中,且部分成果已经投入生产。
在水生生物中,尤其是鱼类中的这类研究相对植物以及哺乳动物较少,Dunham及其团队以鲶鱼及鲤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方向、大跨度的基因编辑和基因工程研究,针对不同的有实践意义的目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二、 鱼类中基因工程研究历史
自从1981年第一只基因改造小鼠诞生以来,基因工程在鱼类中的应用也随之成为热点。 中国科学家朱作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工程改造鱼类的实验,将人类的生长因子基因成功转入到金鱼的基因组中。随后,日本和法国科学家也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了青鳉和虹鳟鱼的基因组。美国首例的基因工程改造鱼类——斑点叉尾鮰,在Auburn大学的遗传研究中心由Dunham负责的团队改造完成,他们将人类生长因子基因转入到斑点叉尾鮰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与野生型鱼类相比,基因改造鱼的生长速率提升了40%,有的个体甚至达到十倍。虽然在三文鱼中转入的抗冻蛋白基因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三文鱼在极低温度下的存活率,但是当该基因改造应用于金鱼中时,金鱼的抗冻能力大大提高。其他的成功案例包括,在斑马鱼转入多色荧光蛋白基因并成功创造了商业化斑马鱼品系。在多种鱼类中,通过基因改造手段来增强其抗病性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基因改造鱼也可作为“生物工厂”制造医用蛋白。
![深度报告:蛋白质、渔业生物技术,对水产养殖有何影响?](/d/file/p/2024/06-03/8e2ee0f2416abedebd147152d8141933.png?from=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