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自1990年起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达到了6 699.65万吨;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高于捕捞产量的国家,2015年养殖产量4 937.90万吨,占总产量的73.70%,养殖面积约8 465千公顷。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传统的池塘养殖全程质量控制困难,病害频发;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浪费惊人和环境污染严重,这些严重影响了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高效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对于养殖技术和模式的探究和实践针对性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充分运用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先进技术及手段,创造养殖水生动物良好生态环境,以不受外界环境制约,最终实现高品质、高效率生产及养殖环境生态保护,并极大提高养殖资源利用率及养殖产品安全已成为国内外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综合分析国外最新养殖模式,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具有占用空间小,养殖环境可控性高、高效节水、产品质量好、保护环境等优点,是摆脱传统粗放经营性、资源依赖性生产方式,保护环境并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外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研究进展
循环式水产养殖模式(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system.RAS)在国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鳗鱼生产企业、生物包静水生产系统和欧洲组装式多级静水系统,但是由于工艺流程太长、设备过于繁琐、投资大耗能大等未能推广。此后澳大利亚出现了一体化循环式工厂化养鱼模式,将养鱼池和水处理系统组成独立的单元,并构建保温设施近年来,一系列先进养殖和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循环式工厂厂化生产模式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迅速发展,比重也日益提升,日前在欧洲等部分发达同家,已经在其商业化的成鱼和育苗系统中基本全部采用循环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现在这些国家的设施化循环生产系统已经能做到每日补水量仅为系统总水体的5%以下,与传统的流水养殖模式相比,可节水90%以上,养殖承载量也达到l0 kg/m2以上。随着各种高新科技的发展,同外一些先进的水产企业目前正在研发新一代工厂化养殖模式,并向全程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表1汇总了国外近5年典型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结果。
表1 近5年国外典型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研究进展](/d/file/p/2024/06-03/6e3259aae544986a68ad5d3f862467d0.png?from=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