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鲳( Pampus argenteus )肉厚、刺少、味佳、营养丰富,并且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我国名贵的海产品。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量出现明显下降,海洋捕捞产量长期维持零增长,加之海洋环境逐年恶化,银鲳资源衰退更为迅速。
目前银鲳人工育苗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银鲳对颗粒饲料利用不高、全池撒投人工饲料会造成幼鱼消化道胀气、团状料的投喂对水质影响较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银鲳仔稚鱼由摄食生物饵料转向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银鲳人工育苗存在的缺陷。
一、银鲳苗种来源及养殖环境
银鲳苗种由养殖的银鲳亲鱼繁育而来。5月初待亲鱼产卵后,收集受精卵置于20米3 的室内水泥池中孵化,水温20~22℃时需36~40小时孵化出膜。育苗期间水温控制在20~26℃。
二、生物饵料的培养
轮虫活体购自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养殖场,运回试验场后进行水泥池三级培养。水泥池规格为15米×5米×1.5米,轮虫接种密度控制在20~40个/升水体。轮虫培养期间水温20~26℃,盐度18~26。每天定时观察水色及轮虫培养情况,及时补充浓缩藻液,待轮虫密度达到40个/毫升左右时,即可放水滤出轮虫并供应给银鲳苗种。
丰年虫无节幼体由购买市场商品丰年虫卵孵化而来。一般将丰年虫卵置于水温26~30℃、盐度 20~26 的 1 米3 桶内孵化,孵化期间增大充气量,保持水面翻滚,在桶上盖塑料膜并挂白炽灯。
三、饵料投喂与驯化
银鲳鱼苗开口后按照常规方式投喂生物饵料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
5~26日龄可投喂轮虫。轮虫投喂量按照银鲳实际摄食量进行调节,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1次轮虫密度,保持水体中轮虫密度在3~5个/毫升,轮虫投喂前需要用浓缩藻进行强化,以补充EPA和DHA。
15~42日龄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需先将卵壳分离。
15~20日龄时,每天向水体中添加丰年虫无节幼体3次,保持水体中的丰年虫密度为1个/毫升,此时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30%。
21~25日龄时,丰年虫无节幼体的投喂方式同上,另外在每次投喂时,撒投生物饵料鲜重10%的鱼宝2号料。
26~35 日龄时,每天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6 次,投喂时将鱼宝 3 号料按照生物饵料湿重的25%~30%与丰年虫无节幼体搅拌混合后,于全池均匀投喂,保持水体中丰年虫无节幼体密度为0.5~1个/毫升。
26~42日龄时,采用鱼宝4号料定时、定点投喂,每天6次。另外在每天的中午及晚间饲料投喂完毕后,向水体内补充一定量的丰年虫无节幼体,将其密度控制在0.5个/毫升。
四、颗粒饲料投喂顺序
43 日龄后,银鲳幼鱼可以完全摄食颗粒饲料(图1)。颗粒饲料有鱼宝饲料、虎豚饲料、海童饲料,具体参数见表1。
图1 银鲳摄食颗粒饲料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