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和病毒性出血病区别及防治

2024-06-03 16:50:47 来源: 作者:

一、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维氏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也可引起出血病。

► 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生产上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确诊,鱼已大批死亡,死亡率一般在30%~80%。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
►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
►严重时鱼体表成片的发红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腮、肝、肾肿大,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脾呈紫黑色,胆囊胀大,肠系膜、腹壁、肠壁充血发红黏液多,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体,肠内无食物(有的个体肠内充气)。个别死鱼无明显症状,此病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死亡前1-2天抢食旺盛,同时漂浮水面,游动缓慢,上下沉浮,病情严重的鱼厌食或不吃食,静止不动或发生阵发性狂游,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死亡。

二、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多发于季节交替(水温变化大)、天气突变及水质突变时期,尤其是在每年的“白露关”和“桑尖瘟期”更是造成大量死亡,感染本病的鱼类为草鱼和青鱼。
►预防本病的方法是使用草鱼免疫疫苗浸泡或注射,治疗本病一般通过改良水质或底质以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草鱼的应激,通过口服药物提高其免疫力与抗病力的方法来降低或控制死亡量。

鱼身上的细菌性败血症和病毒性出血病区别及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