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鲤鱼痘疮病

2024-06-03 17:32:35 来源: 作者:

1.病原
        鲤疱疹病毒(Herpesvirus cyprini)。病毒颗粒近似球形,直径140~160nm,有囊膜。对乙醚、pH 值及热不稳定。在FHM、MCT 及EPC等细胞系上均能生长,并出现细胞病变;

      æŒ‰æ­¤åœ¨æ–°çª—口浏览图片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及圆腹雅罗鱼等。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水质肥的池塘、水库和高密度的网箱养殖流行较为普遍。目前在我国上海、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均有发生,以前认为该病危害不大,但近年来有引起大量死亡的报道。

          ç—˜ç–®ç—…(图片采自网络)

3.症状及病理变化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并复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加、扩大和变厚,形成“石蜡样增生物”。这种增生物既可自然脱落,又能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增生物。病鱼生长性能下降,表现为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4.诊断方法
        (1)根据“石蜡状增生物”等症状及流行情况做出初步诊断。
        (2)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组织异常增生,一些上皮细胞核内出现包涵体,可进一步诊断。
        (3)最后确诊须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疱疹病毒或分离培养到疱疹病毒。

 患病鲤鱼尾鳍、背鳍上出现石蜡样增生物(汪开毓)


 石蜡样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增生,且一些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H.E ×200(汪开毓)

5.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有较好预防效果。
        (3)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流动水更好),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

        (4)排去原池水3/5,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pH为9.4,10小时后加入新水。

      (5)复合碘溶液,或10%聚维酮碘溶液,或10%聚维酮碘粉,一次量,每一立方水,0.1ml,或0.45-0.75ml,全池泼洒一次。

      (6)投喂三黄粉配制成药饵连喂5天,同时全池泼洒0.4ppm二溴海因,每天一次。2天为一疗程。

      (7)市售相关治疗药物施治。

       鲤鱼痘疮病的防治方法_病毒性鱼病_西南渔业网---永川水花网,水产养殖专业网站,欢迎光临! http://www.yc6318.cn/xqrz/aritcle3090.html


       另中国西南渔业网

上一篇:鱼类免疫接种的两种方法     下一篇:钳鱼病毒病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