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辨别:鳃霉病与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

2024-06-03 16:41:57 来源:水产研究社 作者:

鳃霉病与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三者外观病状基本相似,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


发病晚期三者易区别,细菌性烂鳃病,鳃盖内表皮组织发炎充血,中间部分腐烂成不规则的“开天窗”,其余两者无。


如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若鳃丝腐烂呈白带黄色、尖端软骨外露,并黏有污泥或黏液,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呈现阳性反应,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多,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若鳃丝末端挂着似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常为中华鳋病。


部分泌大量的黏液则为隐鞭虫病、口丝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三代虫病或者指环虫病。


鳃片颜色比正常的白, 并略带有红色小点,则为鳃霉病,镜检可见病原体的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或血管和软骨中生长。


细菌性白头白嘴病与车轮虫病如何辨别?


细菌性白头白嘴病:病鱼体色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且常发生于鱼苗期和夏花阶段。


车轮虫病: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


竖鳞病与鱼波豆虫病如何辨别?如何防治?


感染竖鳞病的病鱼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


鱼波豆虫病是因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鳞囊内而引起竖鳞症状。需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才可区别两者,前者有大量短杆菌,而后者有大量鱼波豆虫。


防治竖鳞病,每亩每米水体用艾蒿根5千克、生石灰1.5千克,将艾蒿根捣烂取汁并加入生石灰,调匀后兑水全池泼洒。


防治鱼波豆虫病的方法同车轮虫病。在冬季,水温2~8℃时,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两者比例为5:2)合剂0.3~0.4克兑水全池泼洒,有较好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