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钩介幼虫病

2024-06-03 17:27:03 来源: 作者:

【病原】钩介幼虫(Glochidium),是软体动物双壳类蚌的幼虫。虫体略呈杏仁形(图1),有2片几丁质壳(图2),每瓣壳片的腹缘中央有个鸟喙状的钩,钩上排列着许多小齿,背缘有韧带相联(图3)。

钩介幼虫

钩介幼虫是淡水双壳类的幼虫,较为常见的有背角无齿蚌(Anodona woodiana)、杜氏珠蚌(Unio douglasiae)的钩介幼虫。体背两片几丁质壳,闭壳肌中有一根细长的足丝。


【主要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粘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图4)、鳍及皮肤上,吸取鱼体营养,在鱼体上进行变态,当钩介幼虫变态后,就从鱼体上脱落下来,这是叫幼蚌。鱼体受到刺激,引起周围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胞囊。

钩介幼虫可以寄生在鱼体的吻部、鳃丝、体表等处,造成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微血管阻塞;如寄生在嘴角或口腔内,可使鱼夹失摄食能力,最终消瘦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外表病症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镜检可确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寄生于鱼鳍条的钩介幼虫)

【流行情况】流行于春末夏初,每年在鱼苗和夏花饲养期间,正是钩介幼虫离开母蚌悬浮于水中的时候,故在此时常出现该病。钩介幼虫对各种鱼都能寄生,其中主在危害草鱼、黄颡鱼等鱼类。

【诊断方法】肉眼可见病鱼的皮肤、鳍、鳃上有许多白色小点,即为该虫。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以清除养殖水体蚌类。

②全池泼洒硫酸铜(0.7ppm)、硫酸锌粉。

(3)敌百虫1.0ppm全塘泼洒,连用两次。

上一篇:弧菌病的防治     下一篇:虫害---松藻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