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扶持水产养殖户渡难关,为鹤山“鱼 今年前10个月,海南出口水产品超14

鱼病防重于治的原因

2024-06-03 16:37:30 来源: 作者: 责编:

(1)鱼类生活在水中,很难及时发现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发现时往往已经开始有鱼只死亡;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判断是鱼病造成摄食状况的改变,往往误认为是水温变化、上顿过饱摄食、 天气突变等因素造成的,延误鱼病的及时治疗。

(2)诊断疾病比较困难:病鱼活体难捞起,捞起的多是不新鲜或已腐败的,加之诊断疾病既需要表面观察、解剖检测、化验水质。还需要了解环境变化、投饵施肥等情况,若疾病种类繁多,同时并发,很难及时诊断。

(3)给药困难且疗效不显著:病情严重的鱼已经停食,不可能采取强制内服药物,单一外用药物疗效较低, 水体越大,用药越难;网箱泼洒,挂袋挂篓受水体流动,交换影响,药量不稳定,维持时间短;小水体捞起浸泡消毒易造成新创伤。

(4)疾病造成死亡时,多有病灶,且经过沉底腐败后上浮,往往无销售和食用价值,传染性疾病暴发很快,迅速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鱼病防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风险,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全过程预防,全方位治疗。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水产评论守则 ]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