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吡虫啉诱导淡水鱼DNA损伤

2024-06-03 16:32:18 来源: 作者: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其中吡虫啉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它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于1991年由拜耳公司(Bayer)引入农药市场。吡虫啉具有广泛的杀虫谱,目前已用于全球160多种作物的虫害防治,此外还能用于防治白蚁和动物保健。吡虫啉的长期广泛使用导致相关水体污染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毒害作用。

基因损伤,可以作为生物生长发育缺陷和致癌效应的早期指示。来自阿根廷Instituto de Investigaciones Marinas y Costeras (IIMyC)- UNMDP的研究团队,考察了吡虫啉暴露条件下淡水鱼Australoheros facetus的基因损伤情况。

结果发现:

(1)1-810 μg/L的吡虫啉暴露可诱导产生氧化胁迫,暴露组淡水鱼DNA碱基氧化指数是对照组的4.2—6.5倍。

(2)在1-810 μg/L浓度范围内,淡水鱼细胞DNA损伤和畸变率与农药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当吡虫啉浓度为75-810 μg/L时,淡水鱼发生了显著的DNA损伤;当浓度为810 μg/L时,微核率显著提高,表明可增加染色体畸变的风险。

总体上来讲,吡虫啉对非靶标生物的负面效应值得进一步评估,短期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吡虫啉可能通过氧化损伤影响鱼类的遗传完整性,未来可考察其长期毒性效应并确定安全阈值,还可考察其他鱼种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及其毒性机制。此外,该研究显示核酸内切酶Ⅲ(Nuclease ENDO III enzyme)实验和彗星实验(Comet assay)可作为检测真核生物基因损伤的有效手段。

(来源:BECT亚洲编辑部)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