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鱼塘虫害松藻虫(划蝽)的生物习性及其危害防治技术方法

2024-06-03 17:06:56 来源: 作者:

划蝽的生物习性及其危害防治技术方法

  骆建峰

划蝽(Sigara Substriata)为淡水中常见的水生昆虫,在养殖池塘大量繁殖后会对鱼类苗种产生严重的危害。由于成虫具有翅膀能够飞离施药水域,划蝽的防治困难较大。本文系统介绍了划蝽科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并提出根据划蝽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的有效防治方法。

1 划蝽的生物学特点

1.1 分类与形态特征

划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划蝽科(Corixidae) 。

体小型,头短,宽与前胸背板相等,背面略扁平,色灰暗,前胸背板上有若干近乎平行的黑色条纹。划蝽为捕食性昆虫,口器为刺吸式,能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体液,前足短而粗壮,强劲有力,捕获猎物时能牢牢夹住使其不能逃脱;行动敏捷,跗节特化为铲状,边缘具硬毛,中足细长,后足呈桨状,为游泳足,有缘毛,可在水中快速穿梭 。

划蝽具有臭腺,能分泌挥发性油类物质,常具有类似臭蝽的气味,分泌物主要用来防御,还有报警、聚集,传递交配信息性引诱等功能 。划蝽多生活于静水中的下层或底泥面,背朝上游泳。若虫和成虫均不具鳃,呼吸系统由许多具弹性的气管组成,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进行气体交换,当接近水面时,收容空气进行呼吸或直接呼吸水面以上的空气。成虫羽化后可短暂飞行,雄虫具有发音器官。

1.2 生活史

划蝽一年 4 代,每代划蝽存活期约为 2 个月,池塘在 3 至 11 月间均有划蝽分布。成虫在水体底泥中越冬,次年 3 月气温转暖,成虫开始活动,4 月上旬大量产卵于沉水植物的叶茎和不定根上。虫卵自然孵化,若虫经一个月左右,在 5 月中旬羽化为第一代成虫,成虫 6 月上旬产卵。第 2 代在 7 月上旬羽化,8 月上旬产卵。第 3 代在 9 月上旬羽化,10 月上旬产卵。11 月中旬第 4 代成虫羽化,12 月上旬进行越冬。

划蝽成虫体长约 1 cm,宽约 2 mm。划蝽为不完全变态,卵孵化出的若虫与成虫形态非常相似,生活习性相同,食性未发生变化,均可对鱼苗产生危害。若虫共 5 龄,各龄期 6 d 左右,在第 2~3 龄期出现翅芽,发育过程中体色发生变化,尤其最后一次蜕皮体色变化最显著。划蝽若虫期出现翅芽,但活动能力较弱,仅在水中活动,成虫羽化后可短暂飞行,环境不适时,成虫可飞离池塘寻找适宜的生活地。

划蝽的生物习性及其危害防治技术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