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扶持水产养殖户渡难关,为鹤山“鱼 今年前10个月,海南出口水产品超14

中药:甘草

2024-06-03 16:53:00 来源: 作者: 责编:

中药古今研究:甘草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本草经集注》:“味甘,平,无毒。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久服轻身,延年。”

《用药法象》:“补脾胃,润肺。”

《本草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

《本草正》:“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

《长沙药解》:“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和诸药,甘能缓急,尊称国老。”“味甘入脾,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金石,一千二百种草木,有调摄之功,故名国老。”

中药古今研究:甘草
上一篇:中药:大黄     下一篇:中药:松子仁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水产评论守则 ]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