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鱼病防治:烂鳃病

2024-06-03 16:52:26 来源: 作者:

烂鳃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粘细菌,并定名为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柔软而易弯曲,粗细基本一致,约0.8微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较短的体,通常是直的。菌体一般长224微米。通常用横分裂法繁殖,分裂成二个长度大约相等的子体。菌体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在胰陈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是扩散型,最初与琼脂颜色相似,以后逐渐从淡黄色变为金黄色,边缘不整齐,假根状,中央较厚,般直径3毫米左右。
如胰陈琼脂平板上接种稀疏,在21-25℃,一般在48小时左右,在群落偏中央地方,长出单个子实体,肉眼观察单个子实体呈黄白色的小球形,在解剖镜下呈圆锥形,基部宽大,无收缩的柄,表面光滑,折光较强。
pH6.5ー7.5生长良好,pH6生长较差,pH8.5以上和pH6以下不生长;25℃生长良好,毒力强;18℃生长较慢,毒力强,33℃生长良好,但毒力差,40℃生长慢,毒力稍低,4℃不生长,65℃5分钟即死亡;培养基中含0.7%以上食盐,能抑制菌株生长;摇床培养,生长旺盛,在厌气条件下也能生长,但生长慢,繁殖少。

鱼病防治系列之烂鳃病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