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鱼体表出现淡淡的金黄色时,大家常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的前兆,因为当红细胞被嗜水气单胞菌分泌的毒素溶解后,最初渗出体表时,呈现出的颜色就是淡淡的金黄色,通常发生这种情况,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细菌性败血症,出现死鱼。但有一种鱼病和细菌性败血症有着相似的症状——腹部发黄,即四极虫病。
病原特征
四极虫一端有4个形态和大小相似的球形极囊。患病的白鲢身体消瘦,由鲢四极虫寄生在胆囊中引起的鱼病。虫体孢子球形。有时体色发黑,眼圈出现充血现象或眼球稍突出,鱼腹和鳍基部变黄色,有的病鱼与水霉或斜管虫病并发,可造成大批死亡。
四极虫属于孢子虫,重点危害是花白鲢。病鱼症状是腹部发黄,眼框周围红肿,有时表现眼球突出,胆囊肿大严重,胆汁不是正常的墨绿色,而是黄色或是黄褐色,肠内充满黄色黏状物,个别鱼的体腔还会有积水。如果吸取胆囊里的胆汁镜检,可以发现四极虫呈球形,其大小略大于常见的孢子虫。
感染症状与诊断
感染四极虫的鱼,并不会立即发病死亡,而是先出现生长放慢,体色发黑,眼球略有突出,眼睛泛红或有血块,鱼体免疫力降低等表现,还会并发其它疾病,比如常在开春后,感染车轮虫、斜管虫或是水霉。
当发现鱼体鳍条基部和腹部出现黄色,再结合观察内脏,如发现胆嚢肿大异常,确定为黄胆症,这就是由于四极虫堵塞胆管或是胆小管,致使胆汁不能正常回流到肠道。由于胆汁的缺乏,导致机体不能有效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影响鱼的生长,所以病鱼逐渐消瘦。
四极虫主要发生于花白鲢,在鲫鱼、草鱼上也有发现。患有四极虫病的鱼肉是松软的,外面看似正常,可当把内脏一打开,里面的肉却像豆腐渣一样。
对于花白鲢,治疗可采用在粉料中拌孢虫净内服,外用孢可加碘。如果是其它饵料鱼,也可同样采用拌饲料内服加外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