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发病病原体的特性不同,患病动物的种类和反应性不同,每一种疾病在临床表现、流 行情况、病理变化和免疫生物学反应等方面各有其本身的特点。所以研究和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有利于做出正 确的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流 行病学诊断、动物病理剖析诊断、实验室诊断、免疫学诊断等。
(一)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为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对患病动物的饲料、食欲、活动姿势、口腔、眼睛、鼻子、体表、肛门、粪便等进行观察检查和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直接对患病动物的体温、呼吸等进行检查,通过分析比较做出鉴别诊断。
(二)流行病学诊断
疫情调查可在临床诊断中进行。调查时要了解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疫区范围、患病情况、流行情况,是否经过确诊。同时了解疾病的传染方式和传播途径及饲养管理方法等,多给诊断疫情提供依据。
(三)动物病理剖析诊断
患病动物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如动物患病时,分析其体内的病理变化,对准确找到病变部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将病死动物体典型的病变组织,剪成(1.5-3)毫米 X 5毫米大小的病样后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将固定好的病料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检查病理变化。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是将采集的病料置于载玻片上制成压片,直接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除进行病理解剖变化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在剖i检过程中靠发现虫体加以确诊。
(四)实验室诊断
诊断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除需要经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综合诊断以外,对于病原不同的疑难杂症,还必须采取病料送实验室检测,利用微生学或寄生虫学的方法进行检查,为动物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从而对疾病的性质作出诊断,并最终确认疾病。病原学诊断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显微镜检查
除某些形态较大的寄生虫可用肉眼做出判断以外,多数需将检验材料置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不染色,直接放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细菌性传染病病料经染色后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原体的形态检查,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依据或线索。
2.分离鉴定
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将病原体从病体中分离出来(细菌等用人工培养基分离,病毒等可用接种鸡肝或其他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分离病原体后,再通过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试验以及血清学等方面的检查做出鉴定。
3.动物接种试验
将患病组织病料制成悬液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接种于易感实验动物(如家兔、豚鼠、鸽等)。根据观察接种后动物体内变化及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来帮助诊断,并取材进行涂片检查和分离鉴定病原的性质。
(五)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两类。
1.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各项试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容易操作、反应快的特点,利用抗原与抗体的反应进行。一种物质经适当途径进人动物体后能引起动物机体产生与它相对应的特异物质——抗体,并且能与这种动物体产生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物质便称为抗原,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而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叫作血清学反应,可用于疾病诊断。
2.变态反应诊断
对于许多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特别是某些慢性病,动物对该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可产生高度反应物,当将其接种于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反应,这种反应叫作变态反应。此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有患过该病的动物才可发生相对的变态反应,而健康的动物或患其他病的动物则不发生。但这种特异性并不是绝对的。在兽医学上利用特异性变态反应来诊断鼻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棘球蚴病等。
二、动物疾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防治动物疾病应针对引起疾病的原因和不同病的临床症状选用药物对症给药治疗,才能充分发挥药物功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安全准确,有效达到防治效果,减少患病动物死亡。动物疾病常用的给药方法如下。
(一)口服法
不适合动物群体混饲,饮水和注射给药均可使用本法。片 剂、水剂、丸剂等都可以采用。投药方法是将药物研成小块或加少量水,塞进或滴进动物口里,随后即用滴管滴适量水,助其自由咽下;若服用水剂药液,将定量药液吸人滴管滴人其口内让其吞下。投药时动物保定要牢靠,剂量适中。
1.水剂
喂动物小剂量的水剂药液时,助手将动物保定,术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捉住头顶,压头使稍向上向外侧倒下,使嘴张开,然后将药液装人滴管内,滴入发病动物口内。防治动物群疾病用大剂量的水剂药液时,可混水给药,即将药物溶于水中,让动物自由饮用。盛药的容器宜用搪瓷制品,以避免发生化学变化降低药效或产生中毒。
2.片剂、丸剂
片剂、丸剂太大,可压碎,直接投在动物舌上,使动物 头呈45°自动咽下。
3.粉剂
粉剂可装入胶囊或粘在馒头、米饭上投喂,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粉剂等药物投给,饲喂药物前可先将所需的药物准确计算用药量,称好后加入少量的饲料中,反复地搅拌,?昆合均匀。也可采用在于粉料中加药的方法给动物喂药。加进的药物必须在饲料中拌匀,否则常可造成药物中毒,引起动物死亡。
驱虫 药物对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所以使用驱 虫 药 物时剂量要准确,投喂驱虫药物宜在清晨空腹时进行,投药前应停食1次。大群饲养动物投喂驱 虫 药 物 前,应先选择少数动物试喂,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给大群动物 饲喂,以确保动物 驱虫安全有效。还应注意防 止 驱 虫 药 物残存在动物 体内,以致蓄积中毒。
(二)药浴法
按药浴比例配好药浴溶液,使动物局部药浴或洗澡。该方法适用于杀灭体外寄生虫或体表消毒的用药。药浴时要注意让动物的头部露出水面,防止窒息、死亡或中毒。
(三)沙浴法
多用于防治禽鸟体外寄生虫病。沙浴方法是在病禽运动场修建1个浅池,池中放入拌有药物的沙子(或木屑),沙子厚约10一 20厘米,让病禽自行在沙池中爬卧、扑动。注意沙浴时要将药物与沙子搅拌均匀,防止病禽啄食药物中毒。禁用对禽类敏感的药物,如敌百虫等。
(四)注射法
用注射法给药是防治动物各种疾病和免疫接种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是将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动物的皮下、肌内、静脉或嗉囊等处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 高质高价瘦身草鱼受追棒 或成未来养殖方向!
- 做好有机水产品生产管理方法解析
- 稻田养鱼技术全面解析
- 鱼离开水之后:究竟是缺水而死还是缺氧而死?不是干死的而是憋死的!
- 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与发展
- 收鱼与运输过程最容易造成损失的原因
- 水产养殖与温度和光照
- 池塘的鱼产力解析
- 光照对鱼类行为产生的影响
- 疫情出现,水产中枪?渔业科技工作者的这项努力需要被看到---网箱养鱼
- 水环境承载力是水产养殖中的重点
- 诗书论三渔:渔业渔农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