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边性”是大部分鱼类都具有的一种生物本能,也包括很多海水鱼!这里的“边”不单单是指浅水区或者靠近岸边的位置,更多意义上是指立体感很强的“边缘”。
比如,河里有条采沙船,长时间停靠在某一固定位置,那么这条采沙船没入水中的所有船体外部都叫“边缘”,鱼类喜欢靠近此处活动,这才是广泛意义上的“鱼类趋边性”!当然,近岸活动也是趋边性的一部分!
鱼类的这种“趋边性”行为对垂钓有什么影响呢?可以说影响非常之巨大,我们钓鱼人的所有垂钓活动几乎都和这一习性有关,比如大家常说的“一日三迁,早晚钓边”、“雨后浑浊钓浅处”等等都和鱼类的“趋边性”有一定关系。
本文的侧重点放在“趋边性”对一些特殊钓位的影响上面,如文章标题里所说的内容,铧尖、坎位还有桥墩旁,这是钓鱼人都知道的黄金钓位,本文就分析一下它们为啥能成为黄金钓位,以及和鱼类“趋边性”的关系,看完就懂了!
鱼类“趋边性”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
①先从鱼类的食物来源看
鱼类的食物来源基本就两类,一种是大自然生来就有的,另一种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
先来看大自然中鱼类食物的存在范围,那就是岸边,不论是水生动物还是微生物,还是各种水生植物,藻类植物等都是大部分生长在近岸水域的,因为近岸水域光照更充分,更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长,鱼类食物来源也就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