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黑斑蛙生态养殖业何去何从!
为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疫情暴发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一些专家也呼吁尽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而黑斑蛙目前模糊不明的身份地位,严重地影响着养殖户的心态和投资者的信心,数万养殖户面临着血本无归。
全面禁止饲养或食用野生动物,为产业蒙上一层阴影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专家们逐渐发现冠状病毒的是人类通过食用野生动物,从而传染给人类。专家们认为:“中国应该禁止饲养或食用野生动物”。
2月11日,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野生动物“一封控四严禁”措施,从源头上阻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扩散途径。
下一步,省林业局将对野生动物狩猎、人工繁育、经营利用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建立对野生动物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达不到行政审批条件的坚决注销,对达不到动物防疫要求的坚决整改,对违法违规的坚决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疫情防控期间,除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等特殊情形外,停止办理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等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内不得开展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活动。
人工养殖的黑斑蛙由于“身份”模糊不明,没有专业的主管部门,部分地区将其归为禁列之内,如此一刀切,这给我们黑斑蛙行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严重地影响着养殖户的心态和投资者的信心,阻碍着黑斑蛙行业的发展。
黑斑蛙人工养殖缺乏专业的主管部门
目前黑斑蛙身份尴尬,人工驯养繁殖的黑斑蛙缺乏养殖标准和养殖产品的归宿单位!黑斑蛙人工养殖管理归属于林业部门,而林业部门主要在于监管,相关养殖技术几乎都来自水产养殖方面,而水产部门养殖目录里又没有黑斑蛙这个品种,导致水产部门不敢私自管理。
年产值30亿元,涉及数万农民生计的黑斑蛙产业
黑斑蛙生态养殖目前已经达到年产销量9-10万吨,涉及全国近20多个省份数万农民的生计,市场消费规模已经达到30亿元,未来会超过100亿元以上!黑斑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支农扶贫产业!据业界人士摸底调查,目前全国存池青蛙2-3万吨。
黑斑蛙品种在2012-2013年就已经完全驯养成功,养殖的种苗已经是经过9代到10代的繁殖苗种。在专业上孵化和养殖各环节,技术成熟,环节清晰,完全可查可控。
2020年2月14日青蛙产卵实况
产出的卵块无法正常的孵化
目前距离黑斑蛙繁育高峰期只有20多天的时间,有不少蛙场已经产出相当一部分卵块无法正常孵化。一刀切的政策将影响到十多万亩稻蛙共生基地无法正常生产,数万养殖户面临血本无归。希望政府和制定相关政策的专家深入了解,充分认识黑斑蛙养殖的行业发展情况。
以蛙促稻,带动水稻产业升级
传统农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和农产品需要同时,也由于一味追求高产而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各种添加剂、生长激素等化学品,日益显现如环境污染、农产品污染、有害残留物富集、土壤生产力下降、自然系统遭到人为破坏、人类健康面临威胁等问题。
水稻作为国内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
稻蛙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蛙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以蛙促稻。充分利用蛙业产业带动水稻产业升级,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调动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
提质增效。由于大幅度地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了有机稻、生态蛙的生产,提升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品牌化经营,提升产品的价值。
生态环保。通过建立稻-蛙共生立体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稻田中能量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的效率,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农业面源污染。
保渔增收。在当前水产养殖空间不断被挤压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保障水产品供给、发展水产养殖的新路。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农发〔2020〕1号中指出
请求政府支持黑斑蛙立体生态种养业的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稻蛙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优点与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保持可养水域面积总体稳定。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中”完全吻合,窃以为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提倡、鼓励、支持稻蛙综合种养模式,促进黑斑蛙立体生态种养业的发展。
关于疫情之下黑斑蛙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人工养殖的黑斑蛙属于水产品,不因归为野生动物。希望有关政府能够明确黑斑蛙人工养殖的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时考虑周全。
2、希望能够行业协会出面制定黑斑蛙养殖技术标准等行业规范,为以后今后政府制定政策的作参考。
3、我们养殖户也应加强自律,办理相关养殖证件,配合当地有关部门核查、检查和监督,生产规范安全的产品,共同推动黑斑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湖南南县文建黑斑蛙养殖合作联社 国内稻蛙综合种养先行者 陈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