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足)国(梁)公路边的骑胜村有40亩稻田蛙,今天刚被打捞上来,就被我们区的萤火虫志愿者一下子买去50斤,一斤才25元,大家要买的赶快下单哟!”
4月10日下午,重庆市大足区政协委员王中明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这条信息,一下子吸引力了不少人的眼球。
原来,大足区回龙镇骑胜村“河龙稻蛙养殖场”负责人舒世琴,因丈夫身体残疾和孩子上学需要照顾等原因回到了家乡。听说稻田养蛙效益好,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于2017年投入2万元在回龙镇长田承包了几亩地,开始了自己的养稻蛙之路。
得知消息后,王中明作为回龙镇政府联系该村的领导,立即与驻村干部一道,鼓励舒世琴到处向行家请教,并协助网上查资料……摸索着忙活了大半年,不但没有亏本,还略有盈利。舒世琴觉得“有搞头,可以干”,于是选址交通便利的骑胜村进行规模稻蛙养殖。
![](http://i1.cqnews.net/qx/html/2020-04/14/3c765dd1-cedf-43c8-94d4-2ae0af7e7523.jpg)
2018年10月,在政府惠民政策支持与王中明的大力协调帮助下,舒世琴抵押了房产向银行贷款15万元,承包土地40亩,挖了88个池塘,2019年3月开始稻蛙育苗养殖,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人手不够,她便在当地聘请了3名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作为技术工,还聘请了10余名家庭较为困难的农户来养殖场务工,帮助乡邻也脱贫增收。由于采取人工除草、固定消毒、天然喂养的方式进行生态养殖,稻蛙肉质鲜嫩,销路很快打开。
然而,由于受疫情影响,稻田里的2万只稻蛙除了春节前销售了一部分外,还有大批的稻蛙亟待销售,让舒世琴苦恼不已。得知这一情况后,王中明于是又当起了义务销售员,除了通过联系当地电视台、报社、魅力大足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外,还邀请区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前来实地详细了解该养殖场的生产销售情况,终于打开了销路,养蛙女舒世琴露出了开心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