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

2024-06-03 15:16:09 来源: 作者: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

   叶红梅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天津地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池塘老化、对虾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饲料选择及投喂不当、水质调控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导致对虾病害不断发生,造成对虾养殖减产甚至绝产,使养殖者损失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病害、病原与发病流行情况,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1 南美白对虾病毒病

1.1 偷死野田村病毒病

病原: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的病原为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属于野田村病毒科 α 野田村病毒属。

流行情况:偷死野田村病毒病可垂直传播和由此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水平传播,传染性强,严重的虾死亡率高达 60%。常发生在精养或半精养池塘中,从投苗 1 个月后即可发生,伴随整个养殖周期。

症状:患病对虾表现出游泳性能下降、沉底(主要在池底深水区)陆续死亡,不易被养殖者观察到,因此被称为“偷死病”,患病个体表现出肝胰腺颜色变浅、萎缩,空肠空胃,生长缓慢等症状,很多时候还可见病虾腹节肌肉不透明或局部发白,部分死虾呈现“黑脚”症。

1.2 对虾白斑综合征

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粒子为杆状,包含双链 DNA,是水生甲壳类动物中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是全球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毒病原之一。该病毒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宿主范围广,是造成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流行情况:主要为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 虾 后 感 染。 发 病 期 多 在 养 成 期, 死 亡 率30% ~ 80%。

症状:感染 WSSV 的对虾发病时行动迟钝,不摄食,空肠空胃,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在池边死亡。检查病虾,虾的头胸甲易剥离,鳃水肿,肝胰腺肿大糜烂,颜色变浅,体色微红,典型特征是病虾甲壳上有白色斑点,头胸甲最为明显,严重者肉眼可见大小不等的白斑,有的连成一片,电镜下白斑形状规则,外围较透明,中间不透明,纹理清晰,有放射状条纹,电镜下直径约 0.5 ~ 3.0 nm。

1.3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又 名 慢 性 矮 小 残 缺 综 合 征。 病 原: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是目前发现的对虾病毒当中颗粒最小的病毒。

流行情况:该病对对虾幼虾的危害较大,对 虾 养 殖 前 期 如 果 生 长 缓 慢 可 能 是 感 染 了IHHNV,出现“铁苗”情况。感染 IHHNV 后存活下来的对虾也终身带毒,并且通过受精卵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也可通过水平传播方式传播给其他个体。

症状:病虾身体畸形,成虾的个体大小参差不齐,产生许多极小的虾,死亡率不高,但养不大,损失比虾死亡还大。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