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成辉教授团队,联合学院李晨虹教授、德国波茨坦大学Michael Hofreiter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吕国庆教授等研究人员,在中华绒螯蟹基因组与断肢再生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Omics data unveil early molecular response underlying limb regeneration in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高质量完成中华绒螯蟹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螃蟹品种,也是我国高经济价值的水产甲壳动物,全国有28个省市区养殖,产业规模庞大。但由于其染色体数目多(2n=146),基因组重复序列高,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基因组组装困难的问题。
研究团队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和Hi-C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进行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获得了染色体水平的精细基因组图谱。组装的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大小为1.67Gb,覆盖其基因组大小的94.4%(1.77Gb),其中Scaffold N50为16.98Mb, Contig N50为717.3kb,共鉴定出20286个蛋白编码基因(图1)。
图1. 中华绒螯蟹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