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和引种的含意各不相同。
鱼类的驯化
所谓驯化,是将野生经济鱼类变成人工养殖的新品种;引种是指将甲地的优良养殖品.种移植到乙地饲养。开展引种、驯化工作,必须妥善考虑驯化和引种对象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生态条件。外地的优良品种如果不能适应当地的条件,优势就可能发挥不出来,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如果引种外地的鱼作为增殖对象,投放于大型水体时,则应考虑是否排挤本地鱼类,破坏原来的鱼类区系及其他可能的后果。野生鱼类的驯化,必须考虑其经济价值及是否能适应当地养殖环境。总之,在引种和驯化工作中应避免盲目性。如我国团头鲂和细 、鱗斜颌鲴是鱼类驯化工作成功的例子,鲴、团头鲂是一种草食性鱼类,生长快,适于池塘养殖,驯化养殖成功后,在全 国各地迅速推广。罗非鱼则可作为一个引种的成功例子。罗非鱼是高产鱼类。我国开始引种莫桑比克罗非鱼时,由于越冬问题而几经起伏。随着越冬技术的解决而迅速推广,发挥了很好的增产作用。
怎样进行鱼类的引种、驯化
鱼类的杂交
两种遗传类型不同的生物交配繁殖后代,称为杂交。杂交是通过等位基因杂合化,使有害性状隐蔽起来的育种方法。 鱼类为变温动物,可人工控制繁殖,且具有繁殖力强,体外受精等特点,有利于进行杂交。在天然水域中,偶尔可见到 鱼类的自然杂种,如鲤、鲫、鲢、鳙鱼的杂种。鱼类的人工杂交是鱼类育种所常采用的手段,并与鱼类选择育种相辅进行,是鱼类常规育种的重要一环。通过杂交,改变原来的遗传性,从而将两种鱼的优点集中于杂种身上,改变鱼类的体型和生活习性,甚至改变性比例,提高生长速度、抗寒力和 抗病力等,使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能。
怎样进行鱼类的引种、驯化
杂交按亲缘关系可分为种内杂交和远缘杂交。同一种鱼的不同变种或品种间的杂交为种内杂交,如不同品种的鲤鱼.的杂交。不同种、不同属、不同亚科间的杂交为远缘杂交。 如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与雄性尼罗罗非鱼杂交,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雄性。北美兰鲶和沟鲶杂交,杂种生长超过双亲,这是种间杂交成功的实例。属间杂交,如鳇和小鲟的杂种已在生产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