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糖醋菊花鱼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池塘循环水新型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及防控措施

2024-06-03 10:46:33 来源: 作者:

当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形成的水资源消耗、土地资源利用、尾水排放造成的环保压力、综合效益提升空间有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正在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即以高密度集约化为特征的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受到了肯定和欢迎。但由于该养殖模式目前还处在推广应用的前期,配套管理技术和使用经验尚未成熟,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问题,再缴一部分学费。

一、存在的问题

1.苗种放养失败。北方地区,春脖子长,气、水温上升速度较慢,有的水槽建设完成后,泡池时间短,附着藻类没有形成光滑的保护膜,导致池壁粗糙,加上放养苗种多为传统池塘“散养”,没有密集生活习惯,鱼群游池,在池边剐蹭受伤,大量感染水霉而发病。2018年春季,河南省某地曾经发生过6个水槽放养的草、鲤鱼苗种全部死亡,损失巨大。

2.池塘水质难以调节。有些养殖户虽然注重了该模式生产的先进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却忽视了配套技术。例如,在一些地区,以该模式所建水槽的数量与水质净化区面积的比例不协调,没有达到1个水槽10亩净化区的要求。或排污次数少,或集污区面积较小,或排污不彻底等,导致水溶性含氮物质浓度变大,造成水质变差。高温季节表现尤其严重,其具体表现可分为:有的亚硝酸盐持续偏高;有的蓝藻及早暴发而且持续不绝等等。“为生活鱼类安一个厕所就能够长期维持良好水质”的愿望落空了。

3.吃食苗种放养单一危害大。对于大多数建设该模式养殖设施的地方来讲,在一相对独立的水域,并联建设几个养殖水槽是常见的形式,管理方便,设备集中,蔚为壮观。但是,本排列方式也存在着极大隐患,尤其是在放养规格一样、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往往发病感染的几率会更大。例如,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鲤鱼急性烂鳃病等。

4.对供电、增氧设备安全运转要求太高。在夏季炎热高温天气下,由于水槽内养殖密度比池塘养殖密度高的多,如果增氧效率不高,局部水体极易缺氧。因此供电、增氧设备安全运转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保持24小时不间断增氧,特别是气推水设备必须保持正常工作。2019年8月,某县一养殖户就曾发生过其他增氧设施正常工作,而气推水电机供电发生故障,导致停止推水2小时,死亡近万斤草鱼。

5.槽内用药治疗鱼病,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槽内水体在气推水的作用下,形成流速,来水溶解氧较高,鱼类在此环境下生长已经适应。而在槽内用药集中治疗鱼病时,如果将气推水停掉,水体不再流动,高溶氧水不再进入,在高密度鱼类、水体生物等的呼吸作用下就会快速耗掉宝贵而有限的溶解氧,即便及时开启底层的微孔增氧设施,恐怕也难以迅速达到曾经的溶解氧浓度,势必造成鱼类产生剧烈应激反应,进而加重病情,加速死亡。

6.气推水作用大,水流速度高,鱼类长期快速游动,导致饵料系数增加。鱼类不断快速游动,势必要多消耗能量,减少能量积累,造成生长变慢、饵料消耗增加,加大养殖成本。

7.池塘综合利用率较低。目前,占池塘95%以上的水体还主要是通过放养一些滤食性鱼类来消化吸收没有被回收的废弃物,经济效益较低,池塘水体综合利用率不高。休闲项目大部分没有开展;部分地方鱼菜综合种养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水生蔬菜、花卉的品种选择和销售还没有达到理想要求。


循环水新型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