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字
氧气大家当然都知道,不过为什么“氧”字下面是个“羊”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Oxygen是在1855年被英国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介绍到中国,原本是被翻译为“养气”的。
中文新造的这个“氧”字,并不是像很多其它元素一样采取音译,也并非直接意译(Oxygen的意译是“酸素”、“酸母”、“酸制造者”),而是完全用了氧气另外的性质来造了“氧”这个字。这一点,《博物新编》已经讲得很明白:“养气又名生气......人畜皆赖以活其命”。氧气就是养命之气,人须臾不得氧气就要死亡。《化学鉴原》也谈到:“昔人所译而合宜者,亦仍之,如养气淡气轻气是也。”
养气后来写成氧气,是因为仅写作养有时容易造成文义上的误解,《中华民国医药学》:“轻,养,育,淡,绿等字在行文上易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相混,不能以一字独立成名;如轻气,养气,淡气,硝气,绿气,盐气必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下。加一气字区别之,殊觉烦赘,且与液体从水固体从石金属从金皆能以一字独立成名者不归一律”。
从事后来看,氧是个很好的新造字,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元素的翻译一开始就有竞争的关系,氧原来还有个翻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