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鱼类反应
不同的水产动物在水体中对溶解氧的要求不同,池塘中放养一些对溶解氧要求高的水产动物,如鲢鱼、鳙鱼等,通过观察这些耐氧能力弱的鱼类反应,可估测水中溶解氧。一般情况下,水中溶解氧大于每升4毫克时,此时鱼无不良反应,而溶解氧小于每升4毫克时,此时鱼易产生不良反应。
当这些鱼类群集水面,直接吞吸空气,即产生浮头现象时,表明水中溶解氧已降到每升1毫克左右;当池鱼狂游乱窜、横卧水面,窒息死亡,即形成泛塘时,表明水中溶解氧已低至每升0.4-0.6毫克,需及时增氧。
看浮游植物多少
浮游植物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尤其是水体中的绿藻,夏季生长旺盛,释放出大量氧气,可使水中溶解氧高达每升10毫克。因此,夏季全池泼洒水体消毒杀菌药时,要注意防止绿藻大量死亡,引发池中缺氧,发生浮头现象,甚至造成泛塘。
看水草覆盖面大小
池塘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也可释放氧气,增加溶解氧。当池塘中水草覆盖面达全池1/2时,水中溶解氧在晴天中午可达每升10毫克以上,水草覆盖面积达全池1/3时,水中溶解氧可达每升8毫克,水草覆盖面积越大,水中溶解氧越高。因此,养殖虾蟹时种植水草也是增加溶解氧的有效途径。
看池水水色
水色过淡,浮游植物少,水中溶解氧一般不超过每升5毫克;水色过浓,说明有机质腐烂分解,水质调节恶化,此时水中溶解氧很低,一般不超过每升4毫克。适宜的水色为鲜绿色、黄绿色或墨绿色,该种水色条件下,水中溶解氧可达每升1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