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现存的4万多种脊椎动物中,鱼类约占了一半。地球面积约70%的海洋,为水生动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历了4-5亿年的时间,演化出了形态各异,适应不同生态习性的不同种类。它们有的像鱼而不是鱼,如鲸鱼。有的是鱼而不像鱼,如海马。有的发育出了肺,从海洋走向陆地,进化成了两栖动物,如总鳍鱼类。有的还停留在低等的进化道路上徘徊,如鲟鱼。今天跟大家聊的是像鱼叫鱼而又不是鱼的文昌鱼。
文昌鱼肉质滑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达19.05%,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1],曾经是渔业的一种重要捕捞对象。我国福建厦门沿海渔民自古就有捕捞文昌鱼的传统。当地渔民世代流传,每年闽南一带传说中的神仙文昌帝君诞辰日的前后,这种鱼才会出现,故名"文昌鱼"。关于文昌鱼的民间传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2]。叫了这么久的文昌鱼,它怎么又不是鱼了呢?
动物学家给鱼的定义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鳍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文昌鱼外形酷似鱼类,一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奇鳍,体温也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但它没有脊椎,身体构造及各种生理机能和鱼还有很大的区别。
一、文昌鱼没有脊椎
脊索是脊椎的前身,只有少数比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终生保留着脊索,而多数脊椎动物只在动物生长的初期阶段(或胚胎时期)保留有脊索,后来逐渐被各个分离的一长串脊椎骨所代替。鱼类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脊索,后来钙化成脊椎。文昌鱼没有脊椎骨,支撑全身的是一条原始的、还未分节的脊索,而且一直延伸到身体前端(鱼类胚胎发育早期的脊索也只达到头的后部)。因此文昌鱼不是脊椎动物,这是它不属于鱼类最关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