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鱼类全世界仅有两个种,一个是分布在北美洲的匙吻鲟(Polyodons pathula),另一个为我国所特有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匙吻鲟摄食浮游生物,生长十分迅速,既可以游钓,也可以进行商业捕捞,其卵和肉都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匙吻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原产密西西比河水域,1912年美国进行了首次匙吻鲟人工繁殖未获得成功,1963年又在密苏里州进行了第二次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由于拦河筑坝、开挖河道以及工农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匙吻鲟在美国的资源分布区明显减少,因此美国积极采取保护和增殖措施。自1970年以来,向许多河流、水库及湖泊投放大量的匙吻鲟苗种,以弥补自然繁殖数量的不足。
我国引进匙吻鲟已有30年,自1988年湖北省水产局首次从美国引进3090尾匙吻鲟鱼苗,此后10年间,美方向湖北提供匙吻鲟鱼卵约100万粒。在湖北,匙吻鲟苗种培育不久获得成功:苗种成话率由开始时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匙吻鲟成鱼养殖也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在大水面中放养匙吻鲟生长最快。目前,匙吻鲟已推广到河南、安徽、福建、江苏、北京和天津等二十多个省市养殖,都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其养殖面积逐年扩大。
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世界上记载最大一条鱼的体重为65公斤,捕于美国密苏里河莫塔纳河段。匙吻鲟的体型和其他鱼类不同,吻部特别长,约占体长三分之一。它栖息于水体中上层,寿命可长达30多年。匙吻鲟作为养殖鱼来说有以下优点:
(一)适温范围广
匙吻鲟是广温性鱼类,它不怕低温,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溶氧,它也能在冰下水中生活;匙吻鲟也能耐高温,能在32℃的水中生存。湖北夏天当气温高达39~40℃时,池塘表层水温往往超过32℃,在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仍能正常生活。
(二)生长快
匙吻鲟可以说是淡水鱼中生长最快的鱼之一,当年鱼体重可达0.5公斤上,2龄鱼体重可超过1.5公斤,3龄鱼体重可超过2.5公斤。
(三)饵料来源广
匙吻鲟的主要食料是水中浮游动物,它也能摄食丝蚯蚓和人工配台饲料。
(四)不破坏水域环境
大水面养殖匙咖鲟不用施肥,不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中型水面也是如此,而且匙吻鲟不能摄食水生植物,因而养殖匙吻鲟不会破坏水体自然环境。
(五)生产费用低
饲料费用的开支一般占总生产费用60%上,养殖名贵鱼的饲料费更高,占总生产费用70~80%。大、中型水面放养匙吻鲟是根据水中天然饵料量来决定放养数量,因而不必开支饲料费用。池塘养殖匙吻鲟也是完全依赖水中的浮游动物,也不需要开支饲料费用,因而生产费用低。
(六)容易捕捞
匙吻鲟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它的习性和花鲢相似。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都采用围网捕取,第一网就能捕起90%上的鱼。大、中型水面,可采取多种方法捕捞,拦、赶、刺、张综台捕鱼法能将大部分匙吻鲟捕起。
(七)经济价值高
匙吻鲟鱼肉的价格在国外是十分昂贵的,我国目前只有少量匙吻鲟商品鱼出售,每公斤价格为60元左右,匙吻鲟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价格也不菲。匙吻鲟作为观赏鱼出售,在我国的价格,体长5厘米每尾10元,体长15厘米每尾为25~30元,体长50厘米每尾为50~60元。
综合:匙吻鲟以上的优点,开发匙吻鲟对我国淡水养鱼品种的结构调整,推进大、中型水面养鱼利用和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匙吻鲟养殖业虽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的比例仍较低,存在以下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1、种苗生产规模化滞后
种苗是匙吻鲟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匙吻鲟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种苗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仍缺少大规模的匙吻鲟鱼苗种繁育基地,只有4家大型单位从事匙吻鲟的人工繁殖和引种工作,匙吻鲟苗种年产量仅60万尾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规模化养殖程度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匙吻鲟养殖的主体是个体渔民和集体企业,生产规模一般很小。由于规模化程度低,缺乏大型的养殖场和综合性渔业养殖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致使产品在品牌创立、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深加工及包装设计等工作上进展缓慢,迄今还没有一个在消费品领域具有全国影响的匙吻鲟产品的商标品牌。
3、养殖成本过高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于匙吻鲟商品鱼市场价格下跌,平均市场价格由先前的100-120元/kg跌到现在的45-50元/kg,而苗种及饲料价格较高,苗种价格达8-15元/尾。大部分养殖场出现前期投入大,但利润微薄的尴尬局面,影响其规模化养殖发展。
4、病害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匙吻鲟养殖集约化的发展,匙吻鲟患病的机率越来越髙,包括真菌、细菌感染及寄生虫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养殖造成坏境污染和水质恶化,片面追求单产而提高养殖密度,以及为节约成本而投喂劣质饲料等原因造成的。目前,匙吻鲟因患病致死的髙达8%,不解决这一问题,势必将制约匙吻鲟养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熊邦喜,梅新海,戴泽贵.匙吻鲟引进中国20年概述[J].淡水渔业,2008,38(5):70-73.
何裕康.匙吻鲟的开发前景及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1999(4):25-27.
刘家寿,余志堂.美国的匙吻鲟及其渔业[J].水生生物学报,1990(1):75-83.
邹远超. 我国匙吻鲟养殖产业发展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 2012, 30(3):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