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扶持水产养殖户渡难关,为鹤山“鱼 今年前10个月,海南出口水产品超14

红鳍原鲌的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技术

2024-06-02 17:31:29 来源: 作者: 责编:

红鳍原鲌( 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原鲌属,俗称黄尚鱼、红了、黄掌皮,是太湖水域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0厘米,常见个体多为长20厘米,体重100克/尾左右。红鳍原鲌肉白细嫩,味美,其全鱼可作药用。

红鳍原鲌体长而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尾柄短,其长短于或等于其高。腹部自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口小,上位;下颌突出,向上翘,口裂和身体纵轴几乎垂直。眼大,鳞细小;背鳍短,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侧线前端略向下弯曲,后端复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部灰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体侧鳞片后缘具黑色素斑点;背鳍灰白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橘黄色,尤以臀鳍色最深。生殖期间雄鱼的头部和胸鳍条上出现珠星,生殖期过后消失。红鳍原鲌喜欢栖息在水草繁茂的湖泊中,也可生活在江河的缓流里。幼鱼常群集在沿岸一带觅食;成鱼则常成群游动于水面,冬季在深水处越冬。红鳍原鲌在自然条件下,二冬龄鱼即可达性成熟,属一年一次产卵鱼类,最小个体仅11厘米,重约17.6克,产卵期在5-7月,产卵盛期在5 月中旬-6 月中旬,Ⅳ期卵巢呈青灰色或淡黄色,卵径为0.7~0.9毫米,绝对怀卵量为1.04万~12.70万粒,产黏性卵,在生殖季节,雄鱼在头部和胸鳍条上均布有珠星。红鳍原鲌为凶猛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取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成鱼以小鱼为食,亦食少数的虾、昆虫和浮游动物。本文介绍红鳍原鲌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技术,供参考。

红鳍原鲌的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技术_顾金寿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水产评论守则 ]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