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川菜 | 干烧武昌鱼

防控鲟鱼常见细菌性疾病

2024-06-02 17:29:58 来源: 作者:

        近些年,鲟鱼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水流逐年减少、高温持续时间长、水质环境越来越差及种质退化等因素,使得鲟鱼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时鲟鱼死亡率高达90%,给鲟鱼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已成为当前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鲟鱼常见细菌性疾病主要有:

 

     细菌性出血症:患病鱼症状为体表局部出血,腹部肿胀,肝脏、腹腔内壁、肠系膜和性腺有点状出血,腹腔内充满大量的积水。主要流行于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水温在24以上易发病。该病是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鲟鱼的幼鱼和成鱼。

 

   药物防治:

 

     口服氟苯尼考,每日7-15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口服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每日3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

 

     链球菌病:患病鱼腹部发黄,鳃盖基部至胸鳍前段发红、有出血症状,肛门红肿。肾脏坏死,有腹水。主要流行于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水温在18以上易发病。该病是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鲟鱼的幼鱼和成鱼。

 

     药物防治:

 

     口服氟苯尼考,每日7-15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口服新生霉素,每日5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

 

     肠炎病: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严重者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鲟鱼从苗种到成鱼均可感染该病。在健康鱼的肠道内也可分离到该菌。当养殖条件恶劣、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则大量繁殖,并导致疾病暴发。

 

     药物防治:

 

     口服氟苯尼考,每日7-15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口服恩诺沙星,每日20-4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口服大蒜素,每日40-80毫克/千克体重,1次投喂,连用3-5天。

 

     烂鳃病:患病鱼行为迟缓、呼吸困难,鳃丝肿胀,呈斑块状溃疡,鳃上黏液增多,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某些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变黑;严重者鳃丝末端腐烂,软骨外露。主要流行于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感染对象为所有养殖鲟鱼。

 

     药物防治:

 

    口服恩诺沙星,每日20-4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口服氟哌酸(诺氟沙星),每日2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

 

     肾病:鱼体体色正常,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肝脏、性腺、肠系膜等组织有点状出血;肠道红肿;肾脏腹膜下有白色结节,小米粒大小。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24以上,水质环境较差时流行。

 

     药物防治:

 

     口服氟苯尼考,每日7-15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口服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每日3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

 

     除药物防治外,在夏季高温季节,通过补加地下井水和在养殖池上加盖遮阳棚降低养殖池水温,可减少鲟鱼养殖病害的发生。据调查,在养殖池上加盖遮阳棚可降低养殖水温2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