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川菜 | 干烧武昌鱼

大鳞鲃养殖技术

2024-06-02 17:27:23 来源: 作者:

基金项目:崇明地区大鳞鲃养殖技术

基金项目:本试验是由崇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CK2019-29)资助

   杨 洁

大鳞鲃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具有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耐盐碱等优良性状。2003年由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通过引智途径从乌兹别克斯坦引入我国,又称为淡水银鳕鱼、淡水鳕鱼。截至目前,大鳞鲃已在我国东北、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等地推广养殖,并作为高档鱼类进入市场,渔民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

国内的研究表明,大鳞鲃为杂食性鱼类,野生大鳞鲃以植物碎片、底栖动物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来源;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大鳞鲃喜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集群性好,易驯化。一般采用鲤鱼的养殖模式,仔鱼期利用发塘技术饲养,幼鱼期以后投喂人工颗粒饲料。鱼种阶段饲料蛋白含量36% 以上,成鱼期饲料蛋白含量32% 以上。经北方池塘养殖,大鳞 鲃 为 广 温性鱼类,大鳞鲃 生 长 发 育温 度 在 0 -30 ℃,适宜生长范围在 18-27 ℃,最佳生长水温在 24-27 ℃。大鳞鲃对盐碱有较强的耐受性,实验表明,鱼苗对 NaC1 耐盐量为10g/L,对NaHCO 3 碱度的耐受性为1g/L(11.60mmol/L),较适宜淡水和半咸水生长。大鳞鲃的生物学优势主要表现在体型健美、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易解决,可以实现商品鱼的规模化生产,较适宜在我国大规模养殖。

崇明现有精养鱼塘近 1.5 万亩,草、鲫鱼混养是主要的养殖模式。经过10多年的养殖,虽然在亲本选育方面进行了选种,但是种质退化的现象仍较为严重;在生产上表现为商品鱼生长缓慢,体型失真,特别是病害的发生较为严重,死亡率居高不下;再加上近几年大宗淡水鱼价格低迷,使养殖户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广大养殖户急盼有较好的养殖品种进行换代,以达到品优、高产、高价的养殖效果。大鳞鲃食性广,养殖成本低,具有耐盐碱、抗逆性强等特点,淡水、半咸水生长良好,养殖风险小;大鳞鲃肉质好,市场供不应求;推广面积大,经济效益高,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因此,我们首次在崇明地区开展大鳞鲃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期丰富我区水产养殖品种,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1 材料和方法

1.1塘口条件

试验场选在上海华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水源充足、光照好、排灌方便、没有污染,周边交通便利。试验池塘选择1、2号2个池塘,面积均为10亩,东西走向,水深 1.8-2.5 米,池底平坦。水源为长江引河水,经检测符合渔业生产用水标准,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每个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一台和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二台。

基金项目:崇明地区大鳞鲃养殖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