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鲢属于滤食性鱼类。一般的鱼类呼吸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其摄食过程无关,但滤食性鱼类,由于其特殊的滤食器官结构其呼吸与摄食是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滤食性鱼类的摄食会影响水体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结构,同时呼吸消耗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也会影响水质。了解摄食性鱼类的呼吸与摄食的关系以及调节机制,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调控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也是广泛养殖和用于控制水质的鱼类,但是摄食性的鱼类的花鲢、白鲢的鳃,相对呼吸面积比一般的鱼类要小一个数量级,且鳃小片表面光滑,因此他们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更差一些,另外,浮游生物量较大的水体经常会出现阶段性的溶解氧量下降。
当水体溶解氧水平大于3mg/L时,饥饿状态下的白鲢,表现为“主动滤食,被动呼吸”。当水体溶解氧水平小于3mg/L时,白鲢可表现为“被动滤食,主动呼吸”,出现抗滤反应,即通过剧烈的咳嗽反应将淤积在鳃耙沟中的浮游植物细胞从口咽腔喷出。
当水体中的藻类处于较低范围时,白鲢主动滤食的反应表现较弱,当浮游植物达到较高密度时,白鲢则表现出强烈的摄食反应。当水体浮游植物密度进一步的增加,白鲢的摄食量开始减弱。当浮游植物密度在6-64mg/L时,花白鲢的呼吸和摄食达到均衡,生长速度最快。当白鲢在高密度浮游生物水体中,在减少摄食的同时,可通过增加对氧的利用效率来满足正常的溶解氧需求。
滤食性鱼类在饥饿时会表现为主动滤食,而非饥饿状态下滤食性鱼类在呼吸时也许在进行着被动滤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