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水流速度对匙吻鲟人工孵化的影响
张波,向梦斌,张君,段春华
(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重庆万州 404020)
摘要:为探索重庆地区温度与水流速度对匙吻鲟人工孵化的影响,在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双河口工厂化孵化车间开展试验。本次试验共捕捞32条亲鱼,分别放入4个圆形产卵池中进行试验。试验受精卵分别放入8个孵化环道,开展不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孵化温度18℃时,可达到95%的孵化率;孵化环道水流速度在5秒/圈时,孵化率达到93%。
关键词:匙吻鲟;人工孵化;温度;水流速度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Walbaum)隶属于匙吻鲟科,是世界上现存2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匙吻鲟主要分布于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湖泊及水库海湾沿岸地带,是美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匙吻鲟富含很高的蛋白质,肉质鲜美甜嫩,刺很少,且食用方法很多,深受大众喜爱。影响鱼受精卵孵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溶氧量、水质、敌害生物、鱼卵质量、精子质量等。而水温是影响鱼类胚胎发育、受精卵孵化及鱼种培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的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开展了水温对不同品种鱼类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本次试验主要探索温度与水流速度对匙吻鲟人工孵化的影响。匙吻鲟亲鱼是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1995年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受精卵,经过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阶段后,将其中一部分匙吻鲟成鱼在池塘中进行亲鱼培育。近年搬迁至甘宁养殖基地,亲鱼生长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的外池循环水中。按照雄雌比例1:3原则,捕捞2雄6雌共8条鱼进入直径为8米的圆形产卵池中待产,本次试验共捕捞32条(8:24)亲本分别放入4个圆形产卵池中,雌雄亲本不同时间注射不同剂量催产剂后打开自动控温系统调节水温至20℃。24小时以后做好采精取卵准备工作。观察先排雄鱼精子活力是否正常,后挤压法取卵进行人工授精,最后采用滑石粉自动搅拌机脱粘受精卵30分钟。用滤网清洗鱼卵后放置进入孵化环道。环道为高1.3 m,直径为1.2 m的圆形中凸结构。底部6个不同方向鸭嘴喷头,中凸为圆形四周喷头。每个环道放置鱼卵3000 mL。孵化环道水流速度控制在5秒/圈,调控孵化环道温度至16、17、18、19℃四个梯度。控制孵化环道水温恒定在18℃,调控孵化环道水流速度在3、4、5、6秒/圈四个梯度。其余受精卵进行正常生产活动。本实验孵化设施为自动化控温滤塔循环水孵化环道,提前24小时清洗环道及过滤设施并将各孵化环道灌水循环起来,提前8小时将水调至所需要的温度以及水流速度。采用随机抽样法,孵化24小时以后,在每个孵化环道中随机捞取受精卵,观察其神经板发育情况和动植物极分离情况计算出鱼卵受精率。在孵化后将其转至过滤循环水暂养盆中暂养至平游阶段,用滤网滤水后称量测出每个环道出苗重量,每个环道抽取1 mL鱼苗,数其鱼苗个数即可换算出每万尾多少克,即可得到每个环道出苗总数。受精卵进入孵化环道72小时内早晚各换一次水,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环道是否正常运行及鱼卵是否在环道内转动。3-5天时,早晚各用旋转中心虹吸法将浮性比较大的水霉卵吸出后换水。根据孵化温度和转速以及鱼苗出膜数量决定将鱼苗从孵化环道移出时间。严格控制孵化环道和鱼苗暂养盆温度保持一致,减少鱼苗出膜应激因素,提高成活率。本次试验24尾雌性亲鱼,共产卵75300 mL,试验鱼卵共计24000 mL,总共孵化鱼苗4264348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探索了匙吻鲟在不同条件下的孵化率。据表1综合比较,本次实验匙吻鲟孵化温度确定在18℃孵化率相对最高。表2中温度对受精卵孵化时间有一定影响,在19℃以下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温度在16℃以下时,孵化时间延长。4个孵化环道随机取样12次得出鱼苗规格大小平均1 mL/63.91尾鱼苗。 由表3可知,孵化环道水流速度在5秒/圈时,孵化率最高。由表4可知孵化水流速度对受精卵孵化时间没有影响。4个孵化环道随机取样12次得出鱼苗规格大小平均1 mL/64.58尾鱼苗。 匙吻鲟特别是在广东沿海养殖呈现规模化养殖趋势。工厂化的大批量匙吻鲟育苗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链,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毕将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更大的匙吻鲟产业链发展。孵化温度16℃时,受精卵孵化率为90%,虽然也能孵化出大量鱼苗,但会出现少许先露出尾巴的鱼卵,在孵化过程中因摩擦导致尾巴断裂使得受精卵死亡变成水霉卵。17℃时,孵化受精卵出现少量头尾先出膜,卵黄囊却被卵膜包裹着无法脱离,导致孵化率只能达到93%。18℃时,受精卵孵化正常,只要及时在第三天后保持早晚各虹吸一次水霉卵并换水防止水霉传染,值班人员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孵化是否正常,即可达到95%以上的孵化率。19度℃时,孵化天数缩短至6天,并会出现少量尾巴先出膜以及头尾先出膜和畸形率升高等现象,但孵化率还是保持在92%以上。综合比较匙吻鲟孵化环道水温在18℃时孵化率最高。从表3可以看出水流速度在3秒/圈时,受精卵孵化为98%,虽然也能孵化出大量鱼苗,但因水流速度过快导致鱼卵和鱼卵之间、鱼卵和孵化环道之间摩擦增大,使得小部分鱼卵第一层膜破裂迅速破坏水质。水流速度在4秒/圈时,受精卵第一层膜破裂分离堵塞过水网,需人工刷洗才能保证鱼卵不漫出孵化环道,但孵化率还能保持在90%。水流速度在5秒/圈时,孵化率达到93%,无任何异常现象。水流速度在6秒/圈时,部分鱼卵会沉积在孵化环道底部,导致受精卵部分转动少缺氧坏死,但孵化率还是保持在92%以上。综合比较而言重庆地区匙吻鲟孵化环道水流速度在5秒/圈时达到最佳效果。影响匙吻鲟人工孵化率的因素有温度、溶解氧、水质、鱼卵质量、精子质量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都可把部分指标调控到最佳,但还是无法控制鱼苗孵化出膜72小时内的成活率。下一阶段就是探索鱼苗成活率影响因素,从水质pH、含氮量、光照时间、暂养盆密度、开口饵料等方面探究出最合适的控制条件,提高匙吻鲟鱼苗成活率及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