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川菜 | 干烧武昌鱼

鱼类百科: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种类---体呈梭型方体“四不像”的大鳞鲃鱼

2024-06-02 17:22:43 来源: 作者:

大鳞鲃(学名:Luciobarbus capito)是鲤科、亮鲃属鱼类。


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梭型,左右对称,头较小,宽而扁;背部稍隆起,呈银灰色,从背部到腹部颜色逐渐变浅,直到腹部变为银白色;口裂中等大小,亚下位,吻圆形,稍长,具有吻须和颌须各1对,口内无颌齿,咽喉齿发达;眼圆形,眼间距较大,左右对称,上侧位,位于头部1/4处;鼻孔2对,位于眼前端,两孔距离较近,有膜隔开;背鳍1个,由硬棘和鳍条组成,位于身体躯干部的1/3处,硬棘2个,第1个短,第2个长且有锯齿;胸鳍1对,位置靠前,紧接在鳃盖之后,向身体两侧伸展;腹鳍1对,位置与背鳍几乎相对;臀鳍1个,位于肛门之后;尾鳍叉形,尾柄平直;背鳍和尾鳍呈灰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颜色较浅,呈灰白色;肛门与生殖孔紧密相邻,位于身体的中后部。最大体长105厘米,最大体重15千克。

大鳞鲃头部无鳞,身体被圆鳞覆盖,每侧侧线一条,起始于鳃盖后缘直至尾鳍连续分布于身体两侧,与身体背部相平行。从外部形状上看,大鳞鲃背鳞的后区有圆形突出,其他各部分鳞片不明显,多呈椭圆形。同一横切面上,大鳞鲃从前向后即从头部向尾部,其鳞片的长宽比变大,即接近尾部的鳞片相对接近头部的鳞片较长,如前背鳞和后背鳞长宽比分别为2.04和2.32,前部侧线上鳞和中部侧线上鳞长宽比分别为1.72和1.96,前部侧线下鳞和中部侧线下鳞长宽比分别为1.79和2.01,前腹鳞和后腹鳞长宽比分别为1.71和2.26,鱼体不同部位的侧线鳞长宽比分别为1.79,1.98和1.82,变化较小,即形状相差较小。同一纵切面上,背部鳞片相对腹部鳞片较长,如前背鳞长宽比2.04大于前腹鳞长宽比1.71,后背鳞长宽比2.32大于后腹鳞长宽比2.26。

上咽齿1块,下咽齿1对,下咽齿齿式为2.3.4~5-4~5.3.2。背鳍硬棘数2,鳍条数7,胸鳍鳍条数15~17,腹鳍鳍条数8~9,臀鳍鳍条数6~8,尾鳍鳍条数20~22。侧线鳞数60~75,侧线上鳞数12~14,侧线下鳞数9~12,第1鳃弓鳃耙数17~18,脊椎骨数46~48。可数性状中背鳍鳍条数量固定,其次为胸鳍鳍条变动不大,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4,而侧线鳞的标准差为4.0。

相关文章